Dolce Sleepers 有提供安全圈小組課程,2月課程現已接受報名!
睇得Dolce Sleepers呢個專頁嘅媽咪爹哋,我相信亦都有睇其他育兒相關嘅資訊,學習點樣同BB/小朋友相處。之不過,睇睇埋埋好多唔同嘅育兒建議,會發現當中可以有好唔同嘅講法...
最常見如BB喊抱唔抱,有人話要畀BB安全感,亦有人認為喊就抱會寵壞BB,從此成日都會要抱...
而且,好多時從各個育兒專家學返嚟嘅招數,可能只能喺某特定情況下至用得著,其餘時間都仍然係束手無策... 於是,大家喺學習點樣為人父母嘅過程中,都會好似幅圖咁樣,會覺得好亂,兜嚟兜去...
安全圈養育課程
安全圈養育課程嘅目的,就係為父母及照顧者提供一個roadmap,令大家能夠有一個全面啲概念,知道點樣去作出最恰當嘅處理/回應方式。就好似一盒砌圖咁,當你望住盒面幅圖,你就能夠知道點樣去逐步砌好幅砌圖。
所以,你需要嘅其實未必係更多招式,而係明白到,其實你已經識得好多招式,你需要嘅只係整理好你腦入面嘅資料,咁就能夠自然出招啦!
安全圈養育課程所講嘅,其實係瞭解到你自己同其他人之間嘅關係(包括你嘅囝囝囡囡)
作為大人,我哋嘅角色,係成為BB/小朋友嘅安全基地及安樂窩。希望你嘅BB/小朋友能夠得到充足嘅安全感,你:經常需要:更大、更強、更有智慧,及更仁慈喺可以嘅時候:依從BB/小朋友嘅需要喺有需要時:取回主導權。
注解:我哋要同時成為小朋友嘅安全基地(secure base)及 安樂窩(safe haven),仲要成為holding hands。我哋要support小朋友想探索嘅慾望,並喺佢有需要得到安撫時歡迎佢返嚟,加上bigger, stronger, wise and kind嘅態度。
生仔要考嘅牌,唔係讀書就可以合格,必須要落手去做至得。有咗roadmap同清晰嘅概念,你就能夠從一次又一次互動中,逐步掌握最理想嘅做法。
育兒方式與成長經歷的關係
每個人嘅育兒觀,對唔同情況嘅睇法及處理方式,都可能會有所不同。之不過,有一個共通點係 -- 每個人都受自己成長期間,被養育嘅方式所影響。可能父母嘅某個特質,令你成為父母時希望自己都會擁有。但亦有可能,自己父母嘅一啲做法,令你決心要作出相反嘅選擇。只不過,好多時都唔係咁容易...
因為,我哋喺潛移默化之下,即時反應往往都係自小被教導嗰一套方式。要擺脫呢個束縛,我哋需要特別用力...#安全圈養育課程 嘅目的,就係教我哋點樣有系統咁去改變我哋對自己同囝囝囡囡嘅固有觀念。
即係點樣呢?就係從細心觀察著手,亦即係 #RIE育兒法 好強調嘅observation。
✅ 先觀察,再作定論。
❌ 而唔係先作出定論,再透過有偏見嘅眼鏡,去判斷行為嘅目的。
舉個簡單例子:
當我哋認定一個小朋友好曳唔聽話,就會覺得佢成日攪攪震搏取注意(attention seeking)。但當我哋觀察到,小朋友喺作出不當行為之前所發生嘅事,或者得到嘅定論會變成 -- 小朋友覺得不安,佢嘅行為係希望有人會關注到佢嘅需要(connection seeking)
當父母本身有一定程度嘅敏銳度,喺回應BB時會更易得心應手,更容易明白到BB嘅需要,同埋點樣可以安撫到BB。但係有啲人,可能正正受成長方式所影響,又或者性格原因,令佢哋比較難去感受到BB想表達嘅意思,於是喺同BB連結嘅時候,就會遇到更多障礙。
喺安全圈養育課程,你會有機會從一次又一次嘅睇片做Seeing and Guessing練習中,就能夠有效逐步提升我哋對BB嘅觀察力同洞解能力,從而知道點樣嘅回應方式,至係真係幫到BB,令佢得到充足嘅安全感。
Dolce Sleepers 有提供安全圈小組課程,2月課程現已接受報名!<-- click
有時唔能夠即時回應BB,會影響安全感嗎?
BB係咪能夠有足夠安全感,係好多媽咪都好關注嘅一點。於是,見到BB喊,就會覺得需要諗方法去停止哭泣,令BB開心返,咁樣BB至能夠感受到被愛,有安全感。
的確,當BB喊嘅時候,需要我哋嘅回應同關注。但用盡方法去停止哭泣,係咪真係幫到BB呢?
安全圈養育課程提出BB有10種需要,其中一種叫「整理我的情緒」(Organize my feelings)
要真正幫到BB,我哋需要陪伴住BB,並且調整自己去配合BB嘅情緒(attunement),同佢一齊渡過情緒風暴 (同在 — Being With)
之不過,我哋冇可能做到24小時,無時無刻都可以即時回應到BB,或者有時間去陪住佢。另一方面,亦有人話唔可以見BB一喊就抱,會寵壞BB... 咁點好呢?抱驚寵壞,唔抱又怕唔夠安全感,自己亦有其他事要做,點至搵到個平衡呢?
點樣至能夠確保,BB能夠同我哋建立到安全型依附關係呢(secure attachment)?
研究指出,其實只要我哋嘅回應率達到30%,就已經足夠(good enough)。
只係30%!
註:作為睡眠顧問,經常有媽咪問,做睡眠訓練時BB會喊,好驚BB會失去安全感。上完今日呢堂,我可以更肯定咁講,BB嘅安全感其實係唔會因為你未有提供即時安撫而受影響,因為日頭仲有好多其他時候,你會可以陪伴BB,回應到佢。相反如果大人瞓得唔好情緒差,其實反而會對BB造成負面影響... 再講,做睡眠訓練唔代表你一定要離開睡房,你絕對可以喺房陪伴BB。而且,睡眠訓練亦非戒抱睡奶睡嘅唯一方法。
伸延閱讀:睡眠訓練,真的幫到我和孩子嗎?(點擊下載免費小冊子)
鯊魚音樂與錯誤線索
應該所有父母,都希望能夠令BB得到足夠安全感,能感受到被愛 💕
之不過,安全感唔係話抱多啲陪多啲就得。因為,我哋首先必須認清BB/小朋友嘅「真正需要」,至能夠「真正滿足」到佢哋,幫佢哋建立安全感。
之不過,我哋好多時都會受自己嘅成長經歷所束縛住,令我哋無法認清BB嘅真正需要,從而作出恰當嘅回應。
安全圈養育課程稱呢啲喺無意識下出現嘅不安感覺為「鯊魚音樂」🦈 一種會阻礙我哋認清BB嘅真正需要,以及同BB connect嘅障礙。
而呢啲鯊魚音樂,BB都會聽到!
於是,因為感覺到我哋嘅不安,於是BB會刻意避免trigger到我哋,結果對我哋發出錯誤嘅線索,令我哋更難明白BB嘅需要。
舉兩個例子:
好多媽咪都話小朋友好痴身,去到公園都唔肯自己去玩。只不過,其實好可能係大人嘅身體語言,傳達畀小朋友嘅訊息係 -- 我唔安心放手畀你離開我,自己去探索。於是,為咗避免令我哋不安,小朋友就算想去玩,都就會不斷返嚟我哋身邊...
另一個情況係,有啲媽咪會話,BB喊要抱,然後抱上手後又喺度掙扎撐嚟撐去,都唔知放低好定繼續抱好。呢個情況好可能又係我哋嘅身體語言,令BB知道我哋對佢嘅情緒感到不安,唔知點安撫至好,於是為咗避免trigger到我哋,BB就唔想再被抱住。但因為BB嘅需要係受到安撫(comfort me),於是放低冇耐又會再喊過,不斷循環...
💁♀️ 識別出我哋自己嘅鯊魚音樂,學識點樣去接受自己嘅不安,選擇為BB提供安全感,係重點所在。
忍唔住鬧咗小朋友,可以點補救?
當我哋能夠達到30%同步率,已經足以令BB/小朋友得到足夠安全感 💕
當然,唔係話計住夠30%就得,可以唔駛再理BB 😅
30%呢個數字,其實只係希望令父母唔需要因為冇即時回應或成功安撫到BB,甚至忍唔住破口大罵,然後覺得內疚,怪責自己。因為,無論係怪責自己或小朋友,對改善關係及建立安全感並冇幫助 🙅♀️
喺實際情況下,我哋總會有唔能夠即時作出回應嘅時候,又或者受「鯊魚音樂」影響,令我哋無法判斷到BB嘅真正需要。而且,我哋亦會受自己嘅成長經歷所影響,令我哋無法接受及包容BB嘅需要,以及唔能夠以「更大、更強、更有智慧,及更仁慈」嘅態度去為BB/小朋友提供情緒支援。
當我哋唔能夠同BB/小朋友「同在(Being With)」,幫佢整理情緒,甚至連自己都失控埋一份,就好可能會令你哋嘅關係出現裂痕(rupture)...
呢個時候,你需要做嘅係 -- 修補破裂關係(repair):
1)辨析出破裂嘅存在
2)冷靜自己
3)陪伴孩子
畀BB/小朋友知道:
「我喺呢度,我知道你需要我,我會同你一齊面對(time in)💕」
當破裂嘅關係受到修補,你同BB嘅關係會更緊密,亦都能夠教導小朋友,健康嘅關係其實並非只有美好嘅一面。
安全圈養育課程,同坊間嘅教養課程唔同,唔會單單以改變孩子行為為目標,而係協助家長學識點樣去聆聽BB,以及辨認出小朋友行為背後,想向我哋傳達嘅意思,從而作出能令BB/小朋友能夠安心,得到真正嘅安全感。
Dolce Sleepers 有提供安全圈小組課程,2月課程現已接受報名!
Categories: : 自信父母
用正向教養的方式去處理睡眠問題;以健康睡眠為基礎去面對育兒挑戰!